宜居宜業的特色鄉村,烙有紅色文化、人參文化、葡萄酒文化等獨特印跡的文化標識,四季山水各不同的風光美景……通化,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持續用力之下,一幅幅“高顏值”“大片式”美景美色,讓眾多游客不遠千里奔赴通化,領略文旅融合繪就的鄉村振興新圖景。
聚焦特色產業,打造百村百品
圍繞“一村一品”發展目標,立足人參、山葡萄、白桃、藍莓、稻米、冷水魚等特色傳統產業,融入鄉村微度假旅游業態,培育鄉村旅游新經濟增長點。
集安市創新打造“鴨綠江畔 二十八村”鄉村旅游品牌,與通化師范學院鄉村振興學院開展校地合作,因地制宜推出鄉村工坊、田園采摘、露營基地、休閑農業等多樣化鄉村微度假產品,而太王鎮錢灣村更是入選“吉林省十大鄉村旅游精品村”。
“十四五”期間,通化市共謀劃集安五星級酒店及民宿建設、大荒溝文旅小鎮、柳河珩陽逸景康養度假小鎮、通化華潤希望田園和米蘭花酒店、鴨園鎮冷水魚觀光垂釣基地、羊魚渡古渡口露營地等重點農文旅融合項目21個。
截至目前,通化市有國家級鄉村旅游重點鎮(村)10個、省級鄉村旅游重點鎮(村)20個,集安市、輝南縣、通化縣獲評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市)。
傳承鄉村文化,推動文旅融合
如何既能實現綠水青山、田園牧歌的詩意回歸,又能在鄉村振興路上闖出新路徑,通化有自己獨特的思路和做法。
通化縣西江鎮依托優勢稻米產業,打造了“夢里水鄉·貢米小鎮”,建設江達貢米園、稻家里大院、江達果家體驗園等配套設施,建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園;
柳河縣云嶺野山參產業園立足1.6萬畝野山參保護區,深度開發康養、工業、研學等形式的鄉村旅游產品,推出人參采挖等新旅游體驗,獲評吉林省首批中醫藥健康旅游試點基地;
輝南縣金川鎮依托吉林龍灣景區,建成集鄉村養生度假、農耕活動、親子研學、冰雪娛樂等為一體的西夾荒生態旅游度假區,打造了具有關東風情的民宿群,年接待游客20萬人次;
打開村門,鄉村四季文旅活動讓通化這座北方小城頻頻“出圈”。
推出9條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打造具有人文風情的特色鄉村民宿近30處、等級民宿3家,巧妙結合“優化供給”與“擴大需求”,不但豐富了游客的旅游體驗,也讓他們享受到了“輕煮時光慢煮茶”的愜意。
截至目前,通化市共打造8家4A級鄉村旅游經營單位,A級鄉村旅游經營單位數量達到61家,其中,僅2023年新增A級鄉村旅游經營單位22家,數量同比增幅56.4%。
強化品牌建設,講好鄉村故事
“酒香也怕巷子深”。近年來,通化市充分發揮市、縣兩級媒體矩陣作用,借助微信公眾號、抖音、小紅書等網絡平臺,廣泛開展各類鄉村旅游宣傳,持續擦亮農文旅品牌。
2024年8月,通化市旅游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啟動“我們用文旅的方式打開鄉村振興”主題宣傳活動,重點圍繞通化全域100個鄉村開展為期一年的宣傳推介。目前,已發布首批20個特色村文旅宣傳視頻,全網播放量超100萬次。
為積極開展農特產品進景區,持續擴大“通化手信”旅游商品品牌影響力,9月,通化市文旅局聯合通化市駐村第一書記協會和重點企業,在北京曠野音樂節現場舉辦“遇見·童話通化”旅游商品推介活動,設置“遇見·童話通化”特色旅游商品展位10個,活動現場超7萬人,進一步提升了通化旅游商品特別是農特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通化市文旅賦能鄉村振興的成功實踐,創新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發展新路,正引導更多社會力量和返鄉人才投身鄉村振興的事業中,留下更多具有鄉土氣息的寶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