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月21日從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4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40.5萬億元,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超四成,有效發揮了“穩定器”“壓艙石”作用。
圍繞2025年工業經濟穩增長,工業和信息化部將聚力推動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落地見效,重點圍繞抓重點行業和重點地區增長、抓有效需求擴大、抓發展環境優化三個方面展開。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云明表示,將啟動實施新一輪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把這些行業(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機械、汽車、電力裝備、輕工、電子)規模大、關聯廣、帶動強的效應充分釋放出來。加大對工業大省、工業大市的支持力度。完善促進產業有序轉移政策機制,支持各地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產業,為工業經濟增長多作貢獻。
同時,研究制定建立保持制造業合理比重投入機制工作方案,加力推進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著眼“十五五”謀劃推出一批重大投資項目。深入實施消費品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行動,分級打造中國消費名品方陣,促進歷史經典、時代優品、潮流新銳產業發展。
此外,深入推進產融合作,進一步發揮產業投資基金和國家產融合作平臺的作用。實施全國減輕企業負擔專項行動,推動落實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有關措施,合理降低制造業綜合成本和稅費負擔。
數據顯示,2024年1至11月,我國完成數字產業業務收入31.7萬億元,同比增長5.4%,增速較上年同期提升0.4個百分點。人工智能、基礎軟件等領域核心技術加快突破,智能工廠、智能車間等新模式新業態競相涌現。
數據還顯示,我國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6萬家,全國科技和創新型企業數量超過60萬家。“小巨人”企業平均研發強度7%,以占全國規上工業中小企業3.2%的數量,貢獻了10.9%的利潤。截至2024年末,專精特新企業貸款同比增長13%,普惠小微貸款同比增長14.6%,繼續高于同期全部貸款增速。
張云明說,下一步,將抓緊修訂出臺《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深入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2025年再支持30個以上試點城市,新認定100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加快構建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機制,研究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二期,積極培育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優質高效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