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30日消息(記者 郭彥偉 實習記者 祖里亞爾)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在中國國際醫藥衛生有限公司(簡稱“國藥國際”)和國藥健康養老有限公司(簡稱“國藥康養”)的大力支持下,3月30日,北平國醫學院校史陳列室落戶國藥集團廣場暨在線北平國醫學院項目、燕京名醫百集醫案工程、孔伯華國醫傳承公益基金啟動系列活動在國藥集團老年大學舉行。
王國瑋、劉磊、屠志濤、牛喜平、陳實共同啟動項目
劉磊、國醫大師柴嵩巖、孔德功為孔伯華國醫傳承公益基金揭牌
國醫大師柴嵩巖,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屠志濤,中國國際醫藥衛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國藥健康養老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實,中國國際醫藥衛生有限公司工會主席楊永戈,國際儒學聯合會副會長牛喜平,北京中醫藥學會燕京名醫后人工作委員會成員,首都名老中醫及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等社會各界專家學者近百人參加了此次活動。本次活動由北京四大名醫之一孔伯華之孫、北京伯華國醫傳承發展中心理事長,孔醫堂創始人孔令謙主持。
孔伯華之孫孔令謙主持活動
國藥集團作為一家以生命健康為主業的中央企業,依托其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全生態圈的綜合優勢,積極服務健康中國戰略,在中醫藥事業的推廣和發展中勇往直前,為中醫藥事業的繁榮發展貢獻了積極力量。
陳實講話
中國國際醫藥衛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國藥健康養老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實表示,國藥國際一直按照中央指示精神要求,致力于推廣和傳承中醫藥文化,擴大中醫藥全球應用范圍,努力實現中醫藥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國藥康養以普惠性、高品質、一體化服務為主要模式,打造以國藥國醫館為代表的、具國藥特色和優勢的綜合性中醫康養服務平臺。北平國醫學院校史陳列室落戶國藥集團廣場,不僅是國藥國際、國藥康養對北平國醫學院輝煌歷史的致敬,更是對中醫藥文化傳承的重要支持。
北平國醫學院是我國歷史上華北地區第一所初具規模的中醫高等教育學府。由京城四大名醫之一孔伯華先生于1929年聯合中醫同道共同創立,歷時十四載,培養學生七百余人,全國解放后,多成為新中國中醫骨干力量,在中醫教育發展史上,占有重要意義。北京燕京名家百集醫案工程,是北京燕京名醫后人工作委員會2024年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該工程通過深入挖掘整理老一輩燕京名家醫案和文獻資料,致力于以文字、音頻和視頻形式,展現其技藝和精神的活態傳承,豐富祖國中醫內涵,惠及廣大基層醫生培養,造福廣大民眾,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重要意義。
北京燕京名醫后人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王國瑋教授介紹,委員會將依托燕京名醫傳承資源,繼承老一輩醫家的寶貴經驗,以國藥康養、國藥國醫館等為臨證傳承教育平臺,面向廣大基層醫師,做好師承和傳承教育工作。
屠志濤講話
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屠志濤在現場講話中提到,中醫傳承需要堅守“三傳”——傳統、傳承、傳播;同時要堅持“三創”——創意、創業、創新;最后要守住“三規”——規律、規則、規范,同時強調中醫傳承需要種子,不能把種子當糧食,要深入研究為何當年北平國醫學院憑孔伯華先生一人之力能培養那么多中醫大家。
(從左往右)屠志濤、柴嵩巖、孔德功、孔令謙
本次活動得到了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中國國際醫藥衛生有限公司、國藥健康養老有限公司、北京中康聯公益基金會等單位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