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國內首個鋰電儲能5G數字化工廠;建成全省面積最大的單體5G智慧工廠;下線國內首臺基于CTC技術的可量產滑板底盤;搭建全市首個省級鋰電新能源產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
“新”,正成為宜春經開區鋰電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詞。作為國家鋰電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全省新型工業化鋰電新能源產業示范基地,近年來,宜春經開區圍繞推進制造業“智改數轉”,加快引導鋰電新能源產業與數字化前沿技術深度融合,促進產業鏈協同創新,推動鋰電新能源產業不斷向價值鏈上游攀登。
向“智”發力
設定參數、按下啟動鍵,自動化設備開始有序進行配料、研磨、干燥、燒結、粉碎包裝等,各環節由計算機精準控制,所需物料均通過廠房之間的自動化管道傳送。
這是江西升華新材料有限公司首條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生產線的“智慧”生產場景。9月,升華新材料年產15萬噸新型高壓實磷酸鐵鋰及配套主材一體化項目正式投產,機器換人、生產換線,全面開啟數字化轉型之路。
“整條產線實現了從配料、研磨、干燥、燒結到粉碎包裝全智能化生產,6條生產線將節省人工上百人。”升華新材料項目總監李淳介紹,目前項目二期廠房正在建設當中,建成后將形成年產15萬噸鋰電池正極材料生產能力。
江西升華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宜春經開區有著良好的鋰電新能源產業基礎,涵蓋碳酸鋰、磷酸鐵鋰、正負極材料、隔膜、儲能系統、消費電池、儲能電池、動力電池等領域。“不少企業在建廠之初就具備較高的智能化、數字化水平,在這場‘智改數轉’浪潮中,企業以數字化迭代升級為動能,持續推動技術與產品創新。”宜春經開區經濟發展局局長況玲說。
2023年3月,宜春經開區入選江西省第一批產業集群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地區。宜春經開區從入企診斷、數字化改造、打造示范標桿、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等多維度入手,縱深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目前,已完成園區140余家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診斷,一批企業已明確改造路徑,部分企業已完成改造、實現降本增效。
據了解,宜春經開區已組織宜春時代、宜春國軒、金輝鋰業等9家行業鏈主企業、龍頭企業申報江西省“數字領航企業”,推薦申報數量全市第一。此外,積極創建省級“小燈塔”“數智工廠”,將艾特磁材、科陸儲能、六和電子等企業納入培育庫。
“我們將加快打造一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樣板,以點帶面推動制造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以龍頭帶動產業鏈企業整體轉型升級,力爭今年實現鋰電新能源產業及關聯產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實現創建數字化轉型先行區發展目標。”況玲說。
向“高”攀登
一只只機械臂旋轉作業,一條條傳送帶不斷把產品輸送到指定地點,一個個關鍵數據實時展現在大屏幕上……在科陸儲能建成的國內首個鋰電儲能5G數字化工廠,“工業大腦”已實現“一鍵生產”。
“這是數字化改造帶來的變化。目前項目已完成一期建設,為企業提升了20%的訂單交付率和27%的產品合格率。”在企業負責人王相謙看來,相較于傳統生產經營模式,探索數字化、擁抱現代化已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
如今在宜春經開區,越來越多的“數字車間”實現了生產流程“再造”,現代化高端生產場景不斷涌現,產業能級不斷攀升。
在六和電子(江西)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產車間里,年產1億只新能源薄膜電容器及電子級薄膜生產線正開足馬力運轉。“新投產的數字化生產線幫助企業實現運營成本下降30%,生產效率提高5倍以上。”企業財務總監蘇強介紹,項目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營業收入約10億元。
去年以來,六和電子累計投入5000多萬元,對生產設備進行智能化升級,從加工、組裝,到傳輸、倉儲等環節,均加裝了智能管控終端設備。“結合云端系統,可以對生產制造全流程數據進行精準采集、快速傳輸和實時反饋。”企業信息課經理游宇昆介紹。
六和電子(江西)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不少制造企業還依托智能化探索定制化、柔性化生產模式,更好滿足產品迭代加速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專業從事高端疊片式動力電池研發、制造與銷售的江西厚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員。在全球新能源市場波動的情況下,這家企業今年上半年出貨量逆勢增長60%。
“我們研發的新型超低溫高倍率鋰電池,可在40℃的環境下高倍率放電,放電容量超90%,比市面上同類產品低溫性能高50%以上,循環壽命高30%以上。”公司技術總監胡立平認為,持續優化的數字化生產技術和系統,極大提升了生產研發效率和產品合格率。“融合數字化技術后,生產線更‘聰明’,能夠根據市場需求和客戶反饋及時調整,從而讓企業在變化中保持競爭優勢。”
向“新”圖強
走進中國電信(江西)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宜春分院,數字轉型展廳中心展示著一張宜春市鋰電新能源產業數字化轉型路徑圖,呈現了從鋰礦采選、碳酸鋰生產,到鋰離子電池關鍵材料、電池制造等產業鏈環節的數字化轉型思路。
“我們以本地產業鏈為依托,為企業提供定制化服務,包括數據采集、產品質檢、倉儲系統、能耗管理及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開發,實現企業數據的互聯互通,為企業經營決策和數字化管理提供數據支撐。”中國電信宜春經開區分局副局長黃奉說。
中國電信(江西)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宜春分院
隨著江西鋰電行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宜春市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中國電信(江西)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等省級數轉中心先后落戶,宜春經開區數字化轉型步伐逐步加快,鋰電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及配套企業數字化水平顯著提升,智能工廠、數字車間加速涌現,產業集群優勢逐步顯現。
鋰電新能源產業項目接連“上新”。由宜春力元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建設的3GWh儲能系統集成產業化項目(一期)正式投產;國軒電池二期項目建設正緊鑼密鼓推進,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年產30Gwh、產值約160億元的鋰電池及電池包生產基地;江西遠東電池2024年在技術上實現全面突破,18650系列和21700系列電芯容量大幅提升,在-20℃至60℃范圍內實現穩定放電……
鋰電新能源產業生態圈加速形成。升華新材料獲得寧德時代磷酸鐵鋰長期協議訂單,全年工業產值將達40多億元;鹿文科技儲能電池預制倉訂單已排到明年年底,工廠正在滿負荷生產……龍頭企業引領,配套企業跟跑,在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下,宜春經開區鋰電新能源產業的躍升,不僅體現在量的增長,更在于質的提升。
鏈主企業示范引領、以鏈促群;配套企業乘“云”而上、全力跟跑,乘產業轉型、能級躍升之勢而上,宜春經開區以未來視野謀局產業路徑,推進新質生產力不斷涌現。
“我們將立定產業賽道,加速奔跑、搶占身位,把發展之‘勢’轉化為競爭之‘能’,不斷推動鋰電新能源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宜春經開區黨工委書記解鴛說。(聶妍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