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京江北新區大中小學首批“金牌思政課教師”現場展評會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舉辦,來自江北新區大中小學的20位思政課教師同臺講述思政育人“新主張”,彰顯新時代育人“大擔當”。
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教師研究所副所長曹鴻驊,江北新區教育和社會保障黨工委副書記、紀工委書記周桂松,南京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眭國榮,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葛昕明,江北新區宣傳和統戰部副部長嚴靜,江北新區教育和社會保障局黨群工作辦主任陳佳,局屬各級黨組織書記、新區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代表等參加活動。
蓄力教師成長,讓思政育人更有溫度。“我的思政育人新主張是:構建向陽‘小主張’ 當好思政‘大先生’。我將‘守好課程育人一段渠,種好培根鑄魂責任田。’”“我要帶領我的學生學會從自己走向他人、集體更要走向黨和國家。”……現場展評會上,江北新區六一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鄭花和浦口外國語學校初中部思政教研組長蔣同蘭分別用鮮活的案例和生動的語言,詮釋著師以匠心、思政育人的使命擔當。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近年來,江北新區教育和社會保障局將思政教師隊伍建設作為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的重要抓手,持續優化隊伍結構,配齊配強思政骨干教師,著力打造專兼結合的工作隊伍。眼下,一支可信、可敬、可靠,樂為、敢為、有為的思政課教師隊伍正在地方不斷發展壯大。
創新教學形式,讓思政課堂“有滋有味”。思政課不應局限于教室的一方小天地,而應與社會大課堂緊密相連。來自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思政課教師唐美麗,分享了自己帶領學生到盤城葡萄園、六合區竹鎮鎮參加摘葡萄、拔蘿卜等活動,將勞動教育融入“大思政課”中,構建協同育人格局。
江北新區教育和社會保障局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著力打造一體化育人“江北樣本”。近年來,先后掛牌成立江北新區“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開展“研學新科技 筑夢新主城”等主題活動。開展江北新區青少年“奇妙暑假”暨“行走的思政課”活動,吸引11738名新區學生參與。評選首批江北新區思政育人示范學校10家、大中小學示范思政“金課”100節。江北新區“大思政課”建設的實踐研究獲評江蘇全省思想政治工作課題研究優秀成果,8家中小學校獲評南京市思政育人特色學校。
聚焦立德樹人,讓思政教育多點開花。思政課要引導學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只有打動學生,才能引導學生。南京市沿江中學副校長謝晉主張“情理思政”的教學理念。他認為只有在情境探悟中產生積極正面情感的基礎上,進行價值澄清與問題追問的深度學習,才能激活學生思維能力,從而在情感體驗中深刻達理明義。
不同于傳統課堂在教室采用理論教授的方式,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以“戲劇思政”浸潤學生“思想、情感、行為”。展評會現場,學生們帶來思政情景劇《“最后”一課》,將思政課教師、輔導員同青年大學生的溝通交流搬上舞臺,刻畫了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思考、轉變與成長。
在校園里建設王荷波事跡教育館、紅船微型博物館,組織黨、團、隊員參加志愿講解服務……江北新區教育和社會保障局積極探索情境式“大思政課”,創新開展“黨史思政課”“科技思政課”“音樂思政課”等“思政星課堂”,將思政元素潤物無聲融入課程實踐,為思政課教學注入了新活力,有力推動了思政教育高質量發展。
活動中,現場專家評審結合實際對每位參賽教師進行提問,讓思政育人“新主張”不斷碰撞出新火花。活動最后,現場專家評審以及大眾評審為20位參賽教師進行綜合評分,并公布了此次江北新區大中小學首批“金牌思政課教師”和“金牌思政課教師提名獎”評選結果。周桂松、眭國榮、嚴靜、葛昕明為獲獎教師頒獎。(沈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