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長春1月3日電題:冰雪游體驗獨特的東北美食
在東北,自制“大冰箱”攏共分幾步?
答案是:走出門,就能獲得一個天然“大冰箱”。
在社交平臺上,東北人用水桶、自來水打造的天然大冰箱讓人大開眼界。凍梨、凍柿子、凍魚、凍餃子“粉墨”登場,宛如冰凍美食展覽。
如果說逐冰戲雪是游客們愛上東北的初見心動,那么東北美食則是讓他們念念不忘的味覺歸宿。從冰天雪地獨有的凍物到熱氣騰騰的殺豬菜、鍋包肉,從歷史悠久的美食文化到貼心改良后的創意佳肴,東北美食讓很多人直呼“不想走”。
萬物皆可凍
清晨,零下十幾度的吉林長春,呵氣成霜,永興農貿市場卻已是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攤位上,各類商品應有盡有,冒著熱氣的面條和肉包子香氣撲鼻;黑黢黢的凍梨、黃澄澄的凍柿子、硬邦邦的凍黃桃和凍李子……結著薄霜的各類凍品異常醒目。
長春永興農貿市場售賣的凍梨。新華網記者邵美琦攝
“嘎嘎甜的凍梨”“不要錯過東北特色”……攤主們裹著厚棉服忙活著招呼客人,吆喝聲與叫賣聲交織成冬日里的獨特煙火氣。“這些水果經過冷凍,汁水特別甜,非常水靈。”攤主陳毅笑著告訴記者:“現在游客越來越多,每天營業額也跟著提升了好幾百塊錢!”
來自廣西的游客黃佳妮,前一晚剛到吉林,第二天一早就來趕早市。來之前,她已經通過社交平臺認真地學習了凍梨的食用方法:放在涼水里緩上半小時,將果肉外層的冰殼敲碎、掰開,小心咬破梨皮,先吸汁水。“太有意思了,凝結著東北人冰天雪地里特有的美食智慧,而且價格親民,種類豐富!”對于南方的她來說,這是十分珍貴的體驗。
品種繁多的凍物背后,是東北物產豐饒的生動寫照。在吉林集安,冰葡萄掛滿枝頭,迎來最佳采摘季;在內蒙古,凍奶坨以濃郁奶香和獨特口感俘獲眾多游客的味蕾;在黑龍江哈爾濱,凍豆腐和凍黏豆包是冬日餐桌上的經典佳肴。
2024年12月27日,人們在查干湖漁場超市選購查干湖魚。新華網記者張楠攝
查干湖畔,凍魚是另一番美食風景。一年一度的冬捕正在進行,第一網便收獲了8.6萬斤胖頭魚。一排排從湖中打上來的魚在低溫環境下迅速冰凍,碼成高高的凍魚垛,大家把這里叫做“冰院子”。工人們緊張有序地裝箱,一輛輛裝魚運魚的大車往來穿梭,發往全國各地。
“在‘冰院子’拍網紅打卡照,再選一條幾十斤的大魚吃全魚宴,這是來查干湖旅游的標配!”北京游客安悅很久前就被東北“冰箱”文化種草,她認為,對游客來說,這些凍物不僅是味覺上的享受,更是了解東北風情的一個窗口。
不止于“凍物樂園”
尋味東北,絕不僅限于凍物。廣袤的黑土地孕育了東北人豪爽直率的性格,也為這里的飲食文化賦予了獨特的豪氣——量大料足,熱氣騰騰。酸菜燉粉條、小雞燉蘑菇、鍋包肉、地三鮮……這些佳肴不僅喚醒味蕾,更成為“東北味道”的象征。
“我們東北的‘冰箱’里,硬菜可太多了!”在吉林市新興園餐飲有限公司某餃子館內,廚師長孫志剛將新鮮豬里脊切片,裹上面粉反復炸至金黃,再淋上糖醋汁翻炒,鍋包肉外焦里嫩,色澤誘人。2024年吉林市舉辦的世界鍋包肉大賽中,他榮獲金牌,眾多游客慕名前來品嘗。
該公司經理孫琦說:“現在一家門店一天就能賣出五六百份的鍋包肉,整體營業額同比增長超過一倍。為了迎合更多冰雪游客的美食需求,2024年我們在萬科松花湖度假區特意開了一家分店,很多人都是滑完雪吃鍋包肉。”
吉林市新興園餐飲有限公司某餃子館的鍋包肉。受訪者供圖
伴隨著“爾濱熱”,當地美食頻頻出圈。燉大鵝、鍋包肉等相關話題屢上熱搜,而可以同時享用這些美食的“東北盒飯”也成了游客在哈爾濱的“必打卡”。有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哈爾濱新增鐵鍋燉飯店超過200家。
中國烹飪大師、吉林工商學院吉林省飲食文化研究院終身名譽院長唐文教授介紹,東北菜濃香、醇厚、咸鮮,融合了滿族、朝鮮族、蒙古族等多民族的飲食精髓,對各地的人來說口味都比較適宜,冰雪熱會讓更多游客愛上東北美食。
盡管包容性十足,東北美食在各地仍展現獨特風味:錦州燒烤講究火候與調料,齊齊哈爾烤肉注重原汁原味,通化人參雞湯以濃郁香氣俘獲人心。這些地域美味共同構成了東北飲食文化的多樣性。
而在吉林延邊,東北美食文化融入了朝鮮族特色。在延吉西市場,土豆餃子、泡菜脊骨湯、米腸米餅等吸引著絡繹不絕的游客。各式泡菜、打糕、明太魚、米酒成為游客的心頭好,現場購買、快遞到家,方便快捷。延吉市西市場管理處主任楊少南透露,冰雪季以來,市場日均人流量達3萬人次,游客數量明顯增長。
“寵且兒”“整活兒”的東北美食
當南方游客涌入東北,東北人不僅亮出了“冰箱”里的家底,也拿出了最真誠的待客之道。當凍梨開始擺盤兒,當血腸做成刺身,當殺豬菜裝進精致小碗,游客們面對這份創意與美味并存的“東北下午茶”,直呼“不好,不想走了”。
“東北鐵鍋燉版jellycat,愛了愛了!”貴州游客羅欣逸在朋友圈曬出自己在長春吃的鐵鍋燉:只見湯汁濃郁的鐵鍋燉,原本樸實的面食“搭子”形態各異,長著眼睛、鼻子和嘴巴的小茄子、小土豆、小粉豬,活靈活現。這是東北待客“卷”出新花樣的生動案例。
求“新意”,更謀“心意”。哈爾濱老字號大羅新紅腸為迎合外地游客的口味,減少了蒜味,創新推出新南方紅腸,還推出滿額包郵活動,幫游客把紅腸直郵到家。
不僅是企業好客,相關部門也乘勢而為頻頻出手。各地政府也頻頻用行動亮絕活兒。在剛剛過去的吉林省第八屆冰雪美食節上,技能展演、特色宴席展、年夜飯展示等區域擠滿了游客。吉鵝集團的工作人員穿著東北特色大花襖,給品鑒官們遞上涮好的鵝肉片、煎好的鵝肉香腸、烤好的鵝油手工開酥玫瑰餅……
圖為吉林省第八屆冰雪美食節現場。受訪者供圖
2024年以來,吉林省以“吉菜推廣年”為主線,舉辦了“魚王爭霸賽”“人參雞湯大賽”“千人鐵鍋燉大賽”“世界鍋包肉大賽”等多項活動。12月24日,2024東北亞美食文化交流周在遼寧沈陽啟幕,為期半月,將“美食+文旅+藝術”進行深度融合。
“當前參與性和體驗性的旅游越來越受到歡迎,而冰雪游最大的特點就是參與和體驗,”吉林大學東北振興發展研究院院長邴正說,東北地區自古以來就擁有得天獨厚的冰雪資源,再加上近年來,冰雪旅游條件大幅改善,旅游產品豐富性極大提升,交通更便捷,服務更周到,這也是從“爾濱熱”到東北“冰箱”火出圈的主要原因。
邴正認為,中國地域遼闊,各地都有當地最有特色的資源。“可以因地制宜,深入挖掘特色資源,同時把環境和條件打造好,創造出溫暖和溫馨的旅游氛圍,與游客產生一個雙贏的互動。”
拴住游客的心,也拴住游客的胃。當東北“冰箱”打開,無論是歷久彌新的傳統美味,還是與時俱進的創意佳肴,這片寒冷與熱情交織的土地,正以獨特的風味和溫暖的熱情,吸引著四方游客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