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評論員 胡小武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2025年經濟工作重點任務時提出,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積極發展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發經濟”,赫然列入其中。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數已超過2.17億人,占總人口的15.4%,標志著中度老齡化社會到來。隨著我國養老產業市場化進程加速,“如何養老”“怎樣才能放心養老”等養老問題,相應催生了照護師、銀發顧問、適老化改造評估師等很多新職業。特別是針對如何尋求更好的養老院、選擇更具性價比的養老服務套餐、鏈接養老保險與醫療資源等問題,就像買房子需要“置業顧問”一樣,“銀發顧問”的市場需求大增。
當前很多家庭和老人沒有清晰有效的養老方案,子女沒時間照料,可又擔心聘用的養老護工不滿意、不放心,對機構養老又存在認知不足和文化排斥。在養老院的各種營銷推廣影響下,人們對養老院的需求逐漸上升,但養老院數量眾多、質量不一、各具特色,如何鑒別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成為令人糾結的難題。與此同時,關于機構養老的一些負面信息,給很多人帶來了擔憂和困擾,如屢屢曝光的不規范養老院中欺負老人、詐騙老人、恐嚇老人、霸凌老人及安全事故等,使選擇養老院愈發困難。由此,作為鏈接有需求的老年群體與養老院的“中間人”,即銀發顧問,越來越受歡迎。
隨著老齡化程度加深,以及國人養老支付能力的上升,我國養老機構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比如南京市備案的養老機構有340多家,提供床位6萬多張;北京市有養老機構578家,床位總數為10.9萬張,入住老年人近4.5萬人;上海市有各類養老機構729家,提供床位超過9萬張。幾乎每個大城市的養老機構都在不斷增長,成為一個龐大的行業,且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在這種情況下,就像房地產開發商需要聘請各種營銷人員,養老機構也需要銀發顧問來進行營銷推廣,為消費者提供專業的“顧問服務”。
銀發經濟包含的產品和服務眾多,諸如老年群體的就醫、保健、保險、旅游、交友、社會活動以及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居家養老三種養老形態催生的各種養老服務、適老化改造、養老產品選擇等。當然還包括其他一些服務,如遺產規劃、暮年規劃、精神慰藉、后事料理等,其中不少環節都需要專業人士進行協助和指導。隨著養老服務需求的增長,銀發顧問這一職業群體將會受到更多關注,服務領域也將更加細分。
選擇放心的養老院、獲得令人滿意的照料、過上更高質量的老年生活,越來越成為老年群體及其家庭成員的重要關切。養老機構的行業競爭及拓客需求、養老產業各種供應商的商業拓展需求,使養老服務行業供需雙方都需要銀發顧問來填補產業鏈的空隙。
任何一個新興職業,初期都會面對各種發展難題。毋庸諱言,當前,銀發顧問行業面臨不規范導致的門檻低、職業素養不足等,甚至出現了一些詐騙型銀發顧問,造成老年群體權益受損,并對銀發顧問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阻礙。為促進我國銀發經濟健康發展,對于銀發顧問這樣的新興職業,在進行全方位升級擴容的同時,也要采取措施進行管理和規范。
——加快制定職業規范。隨著養老服務需求更加多樣,養老顧問服務的細分領域也會拓展。因此,政府人社部門需及時指導,加快研究并出臺具體的銀發顧問職業管理規范。確認這一新興職業門類,為銀發顧問正名,可以引導和鼓勵更多人加入這個行業,為促進就業發揮積極作用。同時,盡早給予更多細分指導,引導新興職業健康發展。
——要加強行業自律和法律監督。通過建立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和規范;加強法律監督,堅決打擊坑蒙拐騙行為,不斷建立養老經紀人或銀發顧問的職業信任度,從而引導行業持續發展和繁榮。
——要防范因銀發顧問形成的服務成本過度轉嫁到養老服務價格上。要在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有效監管下,引導和鼓勵養老服務或產品供給主體,提供更具性價比的服務或產品,獲得合理的利潤。不能因銀發顧問的介入,過度增加老年群體的養老成本。未來,或能借助銀發顧問的中間服務實現行業各方多贏,助力養老產業勃興,推動我國養老事業高質量發展。(作者單位:南京大學社會學系)
編輯:鄭雪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