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24:讓每個人都成為流量世界里的一道光(上)
半月談評論員 秦黛新
互聯網時代,在流量杠桿的加持下,一句話、一個行為、一個人、一個小事件,都可能引發、撬動現象級的關注和討論,甚至形成一股社會風潮。
這一年,個體成為流量風潮的創造者。巴黎奧運會,鄭欽文一舉奪冠,不僅刷新了中國網球在奧運會上的最好成績,更點燃了大眾的網球熱情。報班、看比賽、買裝備,一股“鄭欽文風暴”在全社會翻涌;今年初,天水網友“一杯梁白開”在短視頻平臺發布的一段“天水麻辣燙”視頻,帶火了自己的家鄉,引得無數游人前往,讓“去天水吃麻辣燙”成為又一文旅“頂流”;一位名叫“保保熊”的外國博主,在中國旅游期間,用魔性語調創造出了“city不city”的互聯網用語,成為今年的熱詞,也成了中國旅游潮的一大生動代名詞;在湖南懷化,一名叫曉華的理發師火了,因其“聽得懂話”的理發技術,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人奔赴到懷化,理發店門口排起了長隊,理發店外的街道也成了當地的消費聚集地,被網友評價“一個人帶火一座城”……個體的力量在這一年彰顯出了更大的價值和影響力。
這一年,每個人都在與社會雙向奔赴。回望2024年,我們能在記憶里看到這一年光彩熠熠的社會故事,也會在社會的集體記憶里看到自己的身影。這一年,我們一起創造了《黑神話:悟空》的傳奇,一起在參與創作中感受AI的賦能與“狂飆”,一起為春節的申遺成功歡呼;我們為一個個舍己救人的英雄故事而感動;五一游、國慶游、冰雪游,每一次文旅的繁花盛開都是一場雙向奔赴;巴黎奧運會,每個人都是參與者,“全民體育熱”讓生活因運動而精彩……一幕幕定格時間的畫面背后,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在互聯網時代,越來越多的人被看到,越來越多的聲音被聽到。
2024年,每一個個體的勇氣與責任、得到與失去、希望與遺憾,都在影響著這一年社會的樣貌與溫度,“個體的力量”在互聯網時代閃耀出無比璀璨的光輝,讓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是一束光,正在照亮時代前行的每一步。
回望2024:互聯網時代,如何學會保持理性?(下)
半月談評論員 秦黛新
在即將過去的2024年里,個體力量攪動互聯網流量乃至帶動社會風潮,是一幅鮮活的生活圖景,耐人尋味,引人深思。
媒介即生活,互聯網時代下的每個人,不僅關心新聞熱點,更希望能成為新聞熱點。每個個體都擁有了更多可能,卻也讓我們開始思考該如何保持理性和規范。
自媒體時代讓一夜爆紅成“網紅”不再是天方夜譚,但這一年,一些紅極一時的“網紅”也因其行為不當遭到流量反噬。2024年春節,炮制“秦朗丟作業”虛假事件的網紅“Thurman貓一杯”被處罰;今年中秋,首個粉絲破億的個人博主“瘋狂小楊哥”被一塊虛假宣傳的月餅扳倒;因嘲諷“00后”就業難的“羊毛月”火速塌房;還有諸多為賺取流量無下限、搞低俗“審丑”的所謂“網紅”,即使坐擁千萬粉絲,也最終難逃封號的命運。
多元、海量、真假難辨、極具情緒化的互聯網信息,也在這一年深刻影響著大眾的生活。一條“8個瑞士卷怎么分”的視頻不僅在網絡上呈刷屏態勢,也在現實生活中引發了熱議,成了考驗親密關系的“難題”;網絡上長期存在的“飯圈文化”也在今年席卷了體育圈,不僅對運動員造成了沖擊,也嚴重影響了中國體育形象。
在互聯網對現實的輻射下,個體的影響被不斷放大,個體掀起的聲浪也讓大眾或主動、或被動地卷入其中。在“全民身處其中”的時代如何保持理性思考,又該如何規范互聯網行為,或許應該是邁入2025年之際每個人和全社會面前的一道必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