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5日,第十屆能源高層對話在海南博鰲舉行。論壇以“開局’十四五’——構建能源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為主題,來自政商學界的專業嘉賓齊聚一堂,圍繞提前布局“十四五”能源環保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格局,推廣行業踐行“六穩六保”、實現2060年碳中和目標等能源領域的宏觀問題進行探討。
多種能源包容發展將是持續趨勢
從整個社會經濟角度來看,我國早已告別了粗放型的發展方式,多種能源的包容發展、多能互補、傳統能源清潔化利用將會是持續趨勢。
本屆能源高層對話上,專家們圍繞新能源的發展展開熱烈討論。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原黨組成員、高級副總裁曹湘洪目前主要研究氫能的應用,他認為,當前應該積極發展氫能,為我國減碳目標做貢獻。
在曹湘洪看來,當前發展氫能有利于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發電是不穩定的電源,大量接入可再生能源影響電網安全,發展智能電網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電網安全。”
曹湘洪表示,以國內氫能發展形勢來看,燃料電池汽車已提升到能源發展戰略高度,地方政府、汽車企業、能源企業和民營企業積極介入氫能業務,發展燃料電池汽車,替代污染物排放嚴重的柴油車成為發展重點。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地源熱泵產業聯盟名譽理事長汪集暘在對話上表示,“十四五”期間地熱市場潛力巨大。地熱是地球的本土資源,因而地熱發電具有穩定性。
地熱能的能源利用效率非常高。汪集暘講到,地熱能發電的能源利用效率平均可以達到73%,有的國家和地區這一數字甚至可以達到90%,同時,地熱能對二氧化碳的減排優勢非常明顯。
實現綠色發展需大力發展清潔能源
隨著2020碳中和目標的提出,能源環保產業也迎來的新挑戰。如何實現真正的綠色發展,成為本屆論壇的熱點話題之一。
國合洲際能源咨詢院院長王進表示,只有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做好傳統能源的清潔利用,才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實現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王進認為,能源發展目標分為五個部分,一是低碳零碳是全球問題,所以我們既要承擔國內清潔能源的責任,我們還需要承擔國際責任,二是更安全,供應充分,設施保證。三是更方便,隨時隨地、就近便捷,四是更高效,節能降本、能耗降低。五是更經濟,技術創新,智能智慧。中國綠色產品評價標準總體組副組長夏青則提出了綠色評價標準的問題。夏青稱,中國綠色標準的制定,首先就要考慮替代化石能源,其次要助推現有的化石能源低碳減排,第三,不能轉嫁污染物,第四,不能降低任何使用功能,夏青尤其強調了第五點,即可驗證、可復制、可持續。
能源企業將繼續深化改革創新
面對疫情帶來的影響,保障能源安全,鞏固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突破“卡脖子”技術是目前眾多能源企業面對的主要問題。本屆高層論壇上,來自能源環保企業的代表紛紛表態,深化改革創新,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將是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
中鐵高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易鐵軍表示,新一輪科技革命帶動了數字技術強勢崛起,促進了產業深度融合,“新形勢下我們更需要攜手并肩,加強合作,共同促進發展繁榮。”
面對新形勢,易鐵軍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一是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二是提升發展質量,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三是暢通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拓寬全球資源配置。
山東能源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岳寶德從五個方面提出發展新思路:一、集聚優勢資源做強做優主業,構建高質量發展產業體系;二、刀刃向內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激發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三、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應用全球領先的建境施工和一次采全高核心技術;四、智能礦山建設引領行業發展,成立首家國家級煤炭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五、著力打造綠色循環低碳生態企業,夯實高質量發展環保支撐。景津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姜桂廷說,企業將繼續在綠色創新環保領域發力,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為客戶創造最大價值。
北京永聚河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馮強認為,從產前、產中、產后的產業鏈條來看,新能源符合“綠色化”必須有利于“發展”的根本要求,在國家“三去一降一補”產業政策的支持下,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已成長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將迎來創新發展新格局。
由新華網舉辦的能源高層論壇今年已經是第十屆,十年來,能源高層論壇一直聚焦能源產業熱點話題,傳播能源領域前沿知識,為行業提供前瞻性視角,得到了業界學界高度關注。
新華社上海證券報社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國軍在本屆論壇上代表主辦方致辭,他表示,能源系統在能源轉型、體制改革、“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面已經取得了諸多成績,新華社將對產業高質量發展持續關注,積極踐行媒體社會責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