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七中課間的跳繩活動。
哨聲一響,長繩陡然繃直。初一學生金詩語壓低重心,用力蹬地,努力把繩子拽向自己。3局較量雖未獲勝,她和小伙伴還是一臉燦爛。
12月17日,記者來到遼寧沈陽市第七中學,觀看了一場在課間15分鐘組織的拔河友誼賽。
“以前課間緊巴巴,上趟廁所、喝幾口水時間就過去一半,哪有空參加拔河這樣的活動?”金詩語額頭微微冒汗,臉頰泛紅。
11月4日起,沈陽市義務教育學校全面執行優化后的作息時間,落實15分鐘課間時長,安排學生走出教室、走到戶外。
“學生變得松弛了。”這是初一(7)班班主任趙楠迪的感受,“雖然只增加了短短5分鐘,但孩子們可以更加從容地支配課間時間,不管是適量運動還是有益社交,歡聲笑語明顯多了起來。”
為落實課間時長,沈陽七中把課堂時間從45分鐘調整為40分鐘。
“讀初中了,上課時間變短,會不會影響課堂教學?”一開始,不少家長心里犯嘀咕。為此,學校狠抓集體備課和教研,優化教學環節,提升教學質量,實現高效地教、高效地學。
學校主校區地處中心城區,空間有限,如何破解?
“我們把操場劃為跑步、籃球、跳繩等6個區域,每個區域都有專職體育教師組織指導,同學們可以自主選擇。”校長潘德坤介紹,學校還開辟了體育類“微賽場”、科技益智類“微活動”、藝術律動類“微舞臺”等新區域,滿足學生多元需求。
教學樓轉角處,被師生改造成了才藝展示空間。12歲的吳沛哲拿起吉他,即興彈奏了一段流行曲目,引來一陣掌聲。“他不僅自己練習,還經常給同學們傳授彈奏技巧,自信開朗了不少。”母親毛潔說。
如何真正落實5分鐘“微改革”?“我們明確‘三不’原則,不提前上學、延時放學,課堂教學不拖堂,不增加課業負擔。”潘德坤表示,學校安排專人在課間了解情況,查看是否有拖堂現象。
“新作息讓孩子玩得痛快,狀態張弛有度,學習也更高效了。”不少家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