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特羅姆普”號護衛艦在演習期間發射“魚叉”導彈。
據外媒報道,在英國領導的聯合遠征部隊開展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保護關鍵海底基礎設施的“北歐守望者”行動后,北約也宣布在波羅的海海域啟動名為“加強警戒活動”的海上軍事行動。此次行動將持續至4月底,旨在“依靠北約成員國的軍艦和飛機巡邏,保障波羅的海水下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
此次行動的任務艦隊由10艘艦艇組成,荷蘭護衛艦“特羅姆普”號擔任旗艦,該艦艦長沃納爾出任艦隊指揮官。沃納爾表示,艦隊將與波羅的海沿岸國家的海岸警衛隊和海軍緊密合作,針對各類狀況作出必要反應。參與行動的各國艦艇將接受統一指揮調度,并依據任務需求進行分區部署。其中,芬蘭和愛沙尼亞的艦艇負責芬蘭灣的巡邏任務,其他國家的艦艇則在北海至波羅的海一線的海底電纜鋪設區域附近進行定點巡邏。
報道稱,“加強警戒活動”被視作不久前在芬蘭舉行的北約峰會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北約在完成新一輪指揮機構調整后,于波羅的海戰役方向上首次展示軍事力量。2024年10月,北約在德國港口城市羅斯托克設立“波羅的海特遣部隊指揮部”,專門負責該海域軍事行動的指揮與管理工作。
此前,位于荷蘭的北約布林瑟姆聯合部隊司令部負責統籌波蘭和波羅的海方向的作戰任務,并計劃將芬蘭和瑞典方向納入管轄范圍。然而,北約內部普遍認為,布林瑟姆聯合部隊司令部的控制范圍已達飽和狀態,因此設立“波羅的海特遣部隊指揮部”。
報道稱,“加強警戒活動”是北約蓄謀已久的“連環計”的一部分。將艦隊指揮權授予荷蘭護衛艦,一方面是由于荷蘭對該地區海況較為熟悉,且擁有相對成熟的指揮控制機制;另一方面,這也是任務和管理權限過渡的一種特意安排。德國海軍發布消息稱,1名德國海軍上將擔任“波羅的海特遣部隊指揮部”最高指揮官,對本輪軍事行動行使最高指揮權。同時,英國、法國、荷蘭、瑞典、芬蘭等11個參與國將對任務執行情況展開全面跟蹤。
外媒分析認為,北約意圖通過新年度的首次海上軍事行動,宣告其在波羅的海海域的常態化、機制化存在,并借此推動實現對北海至波羅的海一線的有效管控。波蘭總理圖斯克近日表示,“北約需要全面接管波羅的海”。
與海上分區巡邏部署相呼應,北約波羅的海空域巡邏團計劃增加出航頻次和擴大規模,改變目前多國階段性派遣兵力進駐波羅的海三國的模式,轉而以“波羅的海特遣部隊指揮部”為中樞,由德國、瑞典和法國主導組建聯合巡邏部隊,巡邏區域將覆蓋整個波羅的海地區。與此同時,由德國、荷蘭和波羅的海沿岸國家組成的地區聯合防空部隊,也將進一步向前推進兵力部署,大幅提升針對波羅的海東北和東南方向的戰略預警能力。
在強化陸、海、空力量的同時,北約決定自今年5月起啟動并運行波羅的海“海底基礎設施管理中心”,全面監管水下動態。外媒預測,北約正借機在該海域開展反潛等核心能力建設,進一步增強其軍事存在感和影響力。北約在波羅的海海域的大規模軍事投入,已引發俄羅斯方面的高度關注。部分西方媒體擔憂,波羅的海很可能成為大國博弈的新焦點。(劉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