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啟動、車輛編組、物資轉運……夏日,隨著一陣警報聲,第78集團軍某旅一場緊急出動演練迅即展開。
記者置身該旅裝步五連戰備拉動現場看到,連隊召開支委會傳達任務的同時,官兵分頭行動,有條不紊地展開各項工作。支委會尚未結束,全連官兵已全副武裝,做好戰斗準備。
“以往,部隊緊急出動,都要等連里開會明確任務分工后才開始行動。這樣不僅浪費時間,而且一旦有人出現意外情況,還會拖慢全連行動速度。”連長劉健告訴記者,近年來,旅里區分不同作戰類型細化戰備方案,規范戰備物資器材攜帶標準,上至旅黨委常委會下到營連排班戰斗會,各級方案流程環環相扣、銜接配套,物資攜帶、兵力編成、處置流程等都明確到個人,任務要求具體、責任區分清晰,各個環節時間節點精確到分。
“如此一來,每名官兵都清晰地知道什么節點干什么事。”劉健信心滿滿地說,大家如同形成“肌肉記憶”般,接到命令就能快速做出反應。
記者跟隨官兵趕往戰備器材庫,只見管理員李永鵬按下啟動按鈕,多個庫門同時打開。走進庫室,一個個鐵網箱籠區分建制有序排列,給養、衛勤、彈藥等各類戰備物資分區存放,整齊有序。
李永鵬打開后裝管理“云網絡”,各類器材存儲數量、狀態參數等信息瞬間呈現眼前。領取物資的官兵手握物資清單條碼,靠近設備端掃描,便可精準鎖定物資存儲位置。根據指引,大家推著帶滾輪的滑軌車快速領取物資,整個過程忙而有序、高效推進。裝備管理科科長孫偉說:“這些科技手段的運用,不僅避免了各營連請領裝載物資低效忙亂現象,而且能實時跟蹤了解裝備性能狀態,防止裝備‘帶病上陣’。”
說話間,庫室外傳來陣陣轟鳴聲。記者循聲望去,只見數十輛裝有吊鉤的自裝卸車疾馳而來,將標注對應字樣的集裝箱直接“抓”起放到運輸車上。不一會兒,完成任務的自卸車重新編隊,趕往下一個任務點位。
“信息化作戰模式的不斷更新,對部隊快速反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該旅領導介紹,近年來,他們著眼新體制、新編制、新裝備特點,在細化完善戰備方案的同時,升級物資管理和裝載模式,搭建了后裝管理“云網絡”,對各兵種專業物資進行劃分存儲,加載射頻標簽,實現任務官兵掃碼出入、打包領取,“方案計劃配套化、物資存儲科技化、運載保障機械化,戰備體系的升級使部隊緊急出動速度較以往大幅提升。”
“準備完畢!”隨著電臺傳來最后一個分隊的報告,全旅官兵完成出動準備。旅指揮員果斷下達出動命令,滾滾鐵流如一條長龍,向著任務地域疾馳而去……(張光軒、寧春瑞、牛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