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上下班必須走書院橋,需要提前40分鐘出發,要繞好大一圈,還要多過6個紅綠燈路口。自從浕水大橋修好通車后,我們上下班直接走浕水大橋,開車五分鐘時間就可以到達單位,太方便了。”家住湖北省棗陽市御景華庭小區的劉明勝說。
新建成通車的浕水大橋夜景迷人 分外妖嬈
近年來,棗陽市牢牢把握建設襄陽市域副中心城市和全國縣域經濟50強的戰略定位,制定實施《城市總體規劃》和《城市空間發展規劃》,統籌城市布局的經濟需要、生活需要和生態需要,以治理城市病、補齊民生短板、改善人居環境、助力經濟發展為重點,全力抓好宜居宜業的城市環境建設,更好地服務市民生產生活。
治理后的棗陽沙河形成沙河沿線休閑水景觀光長廊
棗陽市突出抓好生態環境建設。投資10.7億元實施沙河流域城市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投資20億元實施中心城區雨污分流項目,全面改善城市水環境。整個雨污分流項目建設內容包括中心城區29條市政道路及各住宅小區內部重新鋪設雨污分流管道,目前鋪設污水管道近20公里長、雨水管道近15公里長。該項目是改善城市水環境、推進宜居宜業城市建設的重大舉措。與此同時,加大工業園區污染處理力度,實施吳店工業園、丹陽工業園、玫瑰產業園等工業園區污水收集管網建設,并建成2座城區污水處理廠。
棗陽市還突出治理大氣污染和噪聲擾民問題,并扎實推進城區“垃圾革命”,實施了城市餐廚廢棄物和市政污泥無害化處理項目;推行綠色建筑,城區節能建筑面積200多萬平方米;推進市區生活垃圾終端處置項目(垃圾焚燒發電),預計年底點火試運行;廣泛推行喬灌木和地被植物相結合的復式生態綠化種植模式,配套綠化35條主次干道,建成中興公園、浕水廣場等一批大型公共休閑綠地,市區綠化總面積近1000萬平方米,城區初具國家園林城市規模。
棗陽市堅持以城促產,完善工業園區公共服務設施。高標準配套建設南城工業園區七縱七橫道路,完善水電氣等市政基礎設施,專門開通工業園區公汽線路,配套園區綠化近150萬平方米,特別為中興大道沿線18家規模以上企業抓好門前景觀綠化,大大提升這些企業的外在形象。投資近2億元,建成第三水廠,徹底解決南城工業園區、吳店工業園區、優良河工業園區等三大工業園區企業用水難題。此舉為棗陽市經濟開發區躋身“國家隊”(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奠定了堅實基礎。
新近建成的棗陽市第二污水處理廠
實施城建大項目,鑄就經濟新引擎。近兩年來,棗陽市建成漢十高鐵棗陽站站前廣場和公鐵換乘中心,加快棗陽融入“襄十隨神”城市群發展。規劃建設高鐵小鎮,該項目緊鄰棗陽高鐵站,總投資30億元,總建筑面積近96萬平方米,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商業綜合體、人文旅游、樂活人居等項目,將更好地為棗陽招商引資、人文旅游和市民生活休閑服務。實施浕水大橋和襄陽東路建設,打通城區東西軸線,形成城區至棗琚路、再到漢十高速公路的“快速通道”。實施物流大道、人民路南延、迎賓大道等20多條道路改擴建工程,帶動了高鐵商圈、萬象城商圈、漢城商圈、萬達商圈日益繁榮。
“最近幾年我們棗陽的天更藍了,水更綠了,自從沿河東岸修了步道長廊,完善了健康跑道和配套綠化設施,每天晚上飯后帶著孩子們圍著沙河步道長廊散散步、看看景、健健身,感覺非常好。”棗陽沿河東路附近居民李書明說。
藍天白云下的浕水公園 拱橋臥波 碧波浩渺
棗陽市還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提升市民生活幸福指數。近幾年,棗陽改造市區背街小巷122條,改造棚戶區6631戶、老舊小區181個,增加市民家門口小游園、小花園50多個;新建和改建城市公廁86座,新增施劃停車位近2000個;新建供水管網近30公里;加強燃氣保障,完成市政中壓管網建設40公里,實現與襄陽天然氣管網的互聯互通,極大提升城市管網輸氣能力。棗陽還在城區各辦事處(開發區)分別改造1 個城中村、建成一個開放型健身中心、新建或改造一個標準化菜市場,更好地服務市民生活。
治理后的棗陽沙河一角
如今,棗陽市主城區建成面積增加到50平方公里,凸顯宜居宜業的綠色生態環境,助推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連續五年躋身中郡所“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前100名”;連續四年入圍賽迪全國百強縣榜單,2021年位次升到第90位。
單位:棗陽市融媒體中心 棗陽市住建局 謝遠道 付宏才 徐學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