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2月15日電(記者吳振東、郭敬丹、蘭天鳴)“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現在開庭!”
冬日午后,徐匯區華涇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響起清脆的法槌聲,原本喧鬧的活動室立刻安靜下來。
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在華涇鎮社區開展社區巡回審判及普法活動。新華社記者 吳振東 攝
近日,徐匯區人民法院針對一起無主財產處置案件開展社區巡回審判,華涇鎮居民、社工等30余人旁聽庭審。據介紹,將審判庭搬到居民“家門口”,旨在以“示范庭審”賦能社會治理,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案件中,華涇鎮居民葛老先生去世后未留下遺囑。因老人父母、妻子和子女都先于他離世,法院已將老人遺產中的存款判給了在其晚年承擔了一定撫養義務的堂弟夫婦,房產則由徐匯區民政局擔任遺產管理人。此次,民政部門向法院提出認定房產無主的申請,若認定為“無主”,便可通過司法拍賣將相關款項收歸國有,用于公益事業。
記者看到,當日庭審還進行了法庭調查、法庭辯論、最后陳述等程序,案件并未當庭宣判。庭審結束,以“銀發社會,司法如何更好呵護老年群體”為主題的普法活動隨即舉行。主審法官結合剛才的庭審,就何為無主財產、民法典確立的遺產管理人制度等內容,以案說法,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為在場社區干部、人民調解員、居民帶來一堂干貨滿滿的“法律課”。
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在華涇鎮社區開展社區巡回審判及普法活動。新華社記者 吳振東 攝
“我們小區常住人口老齡化率超過30%,有不少像葛老先生這樣的孤老,如果老人生前沒有訂立遺囑,有關無主財產認定和處置的糾紛可能還會發生,影響到社區的和諧穩定?!比A涇鎮華欣家園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郁俊龍說,“這場社區巡回審判及時提示了風險,為社區干部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工作指引?!?/p>
原汁原味的庭審也讓在場居民深受觸動。華欣家園居民戈女士說:“老齡化社會應該進一步弘揚孝老敬親的中華傳統美德,讓社區里的孤老、獨居老人都能在生前得到有溫度的照顧?!?/p>
“審判一件、化解一批、教育一方、治理一域”。今年7月,上海市委社會工作部、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共同啟動“社區巡回審判賦能基層治理”試點工作,明確試點工作立足于“示范庭審”,并與司法確認、訴前調解和法制宣傳有機銜接,探索構建黨委領導、政府支持、法院推動、社會動員、群眾參與的法治賦能基層治理工作格局。
試點啟動以來,上海已選取物業合同糾紛、鄰里糾紛等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案件,在基層社區開展巡回審判,并在近期舉行“大城小事——我家門口的‘法庭’”專題討論。記者了解到,上海將形成制度性工作安排,力爭2025年實現“社區巡回審判賦能基層治理”全市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