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12月15日電 題:重慶:構建縣域心電網絡打通基層群眾“生命通道”
新華社記者趙宇飛、周聞韜
近日,在大山深處的重慶云陽縣水口鎮夜合社區,76歲村民楊培德經歷了一次“死里逃生”,挽救他生命的是全縣的“心電一張網”。
“醫生,我胸口痛得很。”那天,突發胸痛的楊培德到社區衛生室求助。村醫杜海兵立即為他進行心電圖檢查,檢查結果同步傳至縣心電診斷中心。
在重慶云陽縣高陽鎮團結村,村醫正在為患者進行心電圖檢查。(李小媛 攝)
“急性心肌梗死!”中心醫生迅速做出診斷。危急時刻,中心醫生遠程指導杜海兵進行緊急處理。隨后,鎮衛生院救護車迅速將楊培德送到縣人民醫院手術治療,患者終于轉危為安。
“以前,我們衛生室既沒有心電檢查設備,也不具備心血管疾病診斷能力。”杜海兵說,“心電一張網”項目為衛生室鋪設了心電檢查設備,還有縣里的醫生同步診斷。
重慶近年來推進“心電一張網”建設,構建“縣、鄉、村”一體化的縣域心電監測網絡,為村(社區)衛生室提供24小時的后臺心電圖判讀診斷支持,讓患者第一時間得到診斷,并快速進入救治綠色通道。
地處秦巴山區腹地的云陽縣,山高谷深、交通不便。由云陽縣人民醫院牽頭的“心電一張網”項目啟動兩年多來,已實現全縣42個街道鄉鎮全覆蓋,完成384個村(社區)衛生室的設備鋪設工作,并對384名村醫開展了技術培訓。
“‘心電一張網’是由村醫完成心電圖采集,通過網絡同步傳輸至縣心電診斷中心,中心10分鐘內完成診斷反饋,快速確定救治方案并實施救治。”云陽縣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龍泉說。
“心電一張網”為基層群眾打通與時間賽跑的“生命通道”。云陽縣心電診斷中心數據顯示,兩年多來,中心已接收來自全縣村(社區)衛生室等基層醫療機構的心電圖報告超過6000份,其中高危預警近1000份,成功挽救近300名患者生命。
不僅具備急救功能,“心電一張網”也能有效識別潛在的心血管疾病。彭水縣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鐘興云介紹,自今年3月正式啟動運行以來,彭水縣心電診斷中心已覆蓋全縣40家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范圍除急救外,還包括常規心電圖檢查、24小時動態心電圖、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等。
在重慶合川區域心電診斷中心,醫務人員正在解讀報告。(楊益 攝)
“重慶依托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牽頭醫院,已在41個區縣統籌建立心電遠程診療中心,‘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結果互認’診療模式初步形成。”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基層處處長侯瑩說,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區縣心電診療中心共為患者出具診斷報告約73.5萬份。“‘心電一張網’還讓患者不出村就能享受區縣級醫院的服務,有效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降低患者就醫成本。”侯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