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9日電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地區7日突發山火,并在大風助推下迅速蔓延,該州主要城市洛杉磯成為重災區,正遭遇當地有記錄以來破壞程度最嚴重的火災。
這場山火為何燒得這么猛?研究人員認為,雖然現在難以確定氣候變化在其中的作用到底有多大,但當地長期干旱、氣溫走高、強風肆虐等自然因素為山火肆虐創造了“完美條件”,而郊區規劃、林木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也值得反思。
1月7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洛杉磯縣沿海社區帕西菲克帕利塞茲,野火吞噬房屋。新華社發(邱晨攝)
要素疊滿:升溫、干旱、大風
法新社8日援引美國獨立機構“氣候總站”負責科學事務的副總裁克里斯蒂娜·達爾的話報道,山火迅速蔓延一般關聯氣溫偏高、干旱和大風等因素,“目前加州南部地區已具備上述所有條件”,其中“最明顯的氣候信號是氣溫”。
根據現有數據,2024年可能會被宣布為美國乃至全球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氣候變化專家帕特里克·岡薩雷斯說,雖然尚不清楚這場山火具體起因,但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導致高溫天氣愈加頻繁,加州南部各地自1895年以來平均氣溫上升多達2攝氏度,更容易觸發野火。
1月7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洛杉磯縣沿海社區帕西菲克帕利塞茲,消防車在野火現場待命。新華社發(邱晨攝)
歐洲森林研究所火災應對專家林登·普朗托也指出,1980年以來,加州平均氣溫升高了約1攝氏度,植被干燥的天數翻了一番,山火風險隨之升高。
更糟糕的是,極端天氣導致2024年加州南部山區植被異常茂盛。英國生態與水文學中心野火專家瑪麗亞·露西婭·費雷拉·巴爾博薩說,由于厄爾尼諾現象帶來大量降水,加州南部地區植被去年上半年過度生長,到了下半年又遭遇大范圍干旱,大量干燥植被推升了火災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極端降水與極端干旱天氣之間的突然轉換會隨著氣候變化越來越頻繁。英國《自然》雜志2023年刊載的一篇文章指出,今后這種相反天氣之間的短期大幅波動將越來越多,且程度會越來越劇烈。
這場山火背后的大風因素也不容忽視。一方面,當地典型的秋冬季節性強風“圣安娜風”因擅長“煽風點火”而素有“魔鬼風”的惡名。它由內陸吹向沿海地區,溫暖干燥且風速大,極易助長火勢。按英國愛丁堡大學火災學教授羅里·哈登的話說,在這種風作用下,即使些許余燼,也能發展成燎原之勢,令消防員不堪重負。
另一方面,這場山火還獲得另一股反常強風的加持。美國國家氣象局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城分支機構專家保羅·施拉特對路透社記者說,這股風從科羅拉多河谷下游一個形狀奇怪的風暴系統背后吹過來,穿過山脈后又在背風坡形成“山地波”現象——風勢“如同海浪一般”在撞擊下增強,從而助長火勢。科羅拉多州2021年年底就發生過類似的“山地波”,風速高達每小時180多公里,“在這種情況下,任何火災都會很快失控”。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大氣學家阿波斯托洛斯·武爾加拉基斯說,加州南部每年此時都是野火高發季,這次情況更嚴重,“史無前例”。另外,研究表明,由于氣候變化,加州野火季正在“拉長”。不少研究人員也認為,對加州而言,野火季恐會發展為“野火年”,全年風險處于高位。
規劃管理措施有待商榷
隨著火勢推進,加州人口第一大城市洛杉磯多地遭殃,一些專家認為當地政府需要考慮改進郊區發展規劃和林木管理政策。
這是2019年2月6日拍攝的美國洛杉磯城市景觀。新華社發(錢衛忠攝)
達爾說,在加州,沿海郊區因為住房成本較低和安全程度較高,吸引越來越多人定居,導致越來越多的房屋建筑與山林接壤或混雜在一起,這種地方人類與環境的沖突風險較為集中,一旦發生野火,人類生命和生活就容易受到威脅。
當地的林木管理政策也值得反思。對于山林防火,美國近年來更多通過計劃性燒除來預防山火,即有計劃地在指定區域內燒除干草和枯葉等地表可燃物,以減少火災風險、促進植物生長和生態系統恢復。
現階段,加州每年對大約5萬公頃荒地實施計劃性燒除。要想擴大焚燒規模,一大妨礙是該州管理州、聯邦和私人所轄土地的法規不一。在美國當下政治極化氛圍下,關于森林防火政策的爭論也呈現愈演愈烈之勢。
這場山火猖獗也與當地易燃材料較多有關。火災發生前,美國國家氣象局就針對人口稠密地區發布多份警報,提醒當地注意火災風險,尤其是灌木、棕櫚樹、草和硬木等“極度干燥的易燃物”。而在洛杉磯,除了大量灌木和桉樹,還常見懸掛電纜、木制電線桿、木結構房屋等易燃物體。
木結構建筑是造成2023年8月夏威夷毛伊島野火重創海濱度假小鎮拉海納的一個主要因素。據官方統計,那場野火造成至少115人遇難,是美國一個多世紀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場野火。人口約1.3萬的拉海納幾成廢墟,絕大多數建筑被燒毀。(王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