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是時代的聲音,解決問題是對時代的回應,也才能推動這個時代的社會進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我國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深入調查研究。
回顧歷史,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廣大領導干部都在不斷解決問題中為人民謀幸福,在攻克各項難題中錘煉黨性,提升能力,彰顯擔當。
領導干部,敏于發現問題,敢于觸碰問題,善于解決問題,是對能力素質的挑戰,更是對責任擔當的考驗。然而,現實中有的領導干部缺乏問題意識,看不到問題,有的對問題視而不見,有的發現問題而不愿解決或者不會解決。
領導干部發現不了工作中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對工作不熟悉,缺乏調查研究,對業務不鉆研,沒有發現問題的基礎性積累和能力;有的責任心不夠,認為自己應當抓大放小,只要大方向沒錯就行,也就少了抓問題的動力。
作為領導干部,注重培養發現問題的敏銳性,才能及時把握工作中出現的各種新情況,才能及時調整工作方案,也才能將一些苗頭性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有的領導干部發現了問題,卻不敢觸碰問題,怕惹麻煩,說到底是擔當的缺失。在革命戰爭年代,無數黨員干部拋灑熱血,犧牲自我,在所不惜。而今,少數領導干部卻奉行明哲保身,寧可無功、但求無過,凡事先想自己,處處考慮后路,對問題寧可繞著走、不觸碰、不作為。
還有的領導干部想要解決問題,但是摸不著頭緒,無從下手,這便是本領恐慌所致。不少問題具有反復性、復雜性、長期性。有些形式主義問題,是在解決老問題中產生的新問題,比如督查檢查考核過度留痕問題;有些問題則是老問題的反彈,比如文山會海回潮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認真細致分析研究,也需要有與問題做“拉鋸戰”的耐心和毅力。
常制不可以待變化,一途不可以應萬方。時事變化要求領導干部必須順應發展趨勢,對新問題進行研究分析,不讓問題成為難題。
領導干部敢于直面問題、解決問題,需要提升黨性修養,培養擔當負責的魄力,發揚斗爭精神;敏于發現問題、善于解決問題,則在于日常積累和自我提升,這其中調查研究是一種有效途徑。這也正是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要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這就要求領導干部,調查研究緊扣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緊扣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緊扣全面從嚴治黨面臨的現實問題,緊扣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需要解決的問題,既到困難較多、情況復雜、矛盾尖銳的地方去研究問題,又到工作局面好的先進地方去總結經驗,努力培養善于解決問題的能力。(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