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贛州,是一片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寶地,紅色底蘊深厚,孕育了跨越時空的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和蘇區干部好作風。
江西贛州,是一片滿載紅色記憶的革命老區,紅色資源豐富,從挖掘到點亮,從傳播到傳承,生生不息的紅色力量,讓這片紅土地活力迸發。
為進一步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近年來,贛州市擦亮歷史地標、講好紅色故事、凝聚奮進力量,不斷推動“贛南紅”出圈出彩。12月10日至12日,“紅色傳承看贛州”2024重點媒體采風行活動走進贛州,采風團一行循著紅色足跡,重溫偉大遠征,感受老區發展的喜人變化和蓬勃動力。
擦亮歷史地標 讓紅色資源“活”起來
贛州,3.9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紅色資源燦若星河,共有各級革命文物保護單位413處、可移動革命文物15493件(套)、紅色標語3339條、市級以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00處,猶如“一座沒有圍墻的紅色博物館”。
革命博物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紅色旅游線路、紅色遺跡遺址……每一處紅色印記都承載著一段厚重的革命歷史,每一個紅色故事都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站在歷史的坐標系上,如何用好“紅色家底”,賡續紅色血脈?
近年來,贛州對標建設全國紅色基因傳承先行區目標,堅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思路,不斷探索紅色資源活化路徑,持續提升紅色資源保護和利用水平。
石城阻擊戰重點展示園。
在離縣城不遠處的石城阻擊戰重點展示園,游客正沉浸式體驗“石城十二日”。整編誓師、沖鋒陷陣、阻擊陣地、最終集結……紅色故事在這里以全新的方式演繹。
游客正沉浸式體驗“石城十二日”。
“作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贛州段)的重要節點,項目集愛國教育、紅色研學、休閑旅游等于一體,自今年7月部分業態試運營以來,已然成為新的網紅打卡點。”石城阻擊戰重點展示園運營中心總經理方貴東表示。
脫胎于展示園的沉浸式體驗,嘗試著向更多人講述紅色故事。這也是贛州在紅色文化資源保護與活化利用中的又一有益探索。
為把這份紅色印記銘刻進人們的血脈,贛州全域打造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讓珍貴的長征遺址得到保護利用,讓長征精神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
目前,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贛州段)納入省級調度的23個重點項目,已完工22個,完工率95.6%,一批重點展示園和以長征步道為串聯的展示帶基本建成。
“一座座紅色地標,都宛若一部歷史教科書、一座‘紅色基因庫’。”贛州市紅色資源保護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守護好這段紅色歷史,贛州編制了全市紅色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總體規劃,對紅色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進行系統性部署安排。
紅色資源是我們黨優良傳統和革命精神的載體和結晶。為用好紅色資源,贛州將啟動紅色資源數據庫建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紅色資源數字化轉型。同時,對這些紅色資源進行深入挖掘,編寫出版《贛州市紅色文化資源系列叢書》,有序推進革命舊址維修保護行動,推動了興國革命烈士紀念館、寧都起義紀念館改陳提升。
如今,遍布全市的紅色資源逐漸“活”起來“火”起來,成為散發著革命榮光的一張張“紅色名片”。贛州,實實在在地守護著它們。
講好紅色故事 讓紅色文脈“傳”下去
在于都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內,一面由80雙草鞋組成的“草鞋墻”吸引不少參觀者駐足。“小紅星”講解員劉詩茹正在為游客講述長征故事。
口口相傳的講述猶如一支畫筆,勾勒出城市的紅色文脈。
不止于都,放眼贛州,革命舊址、紀念館成為紅色基因傳承窗口的同時,“小講解員”“小導游”也成為一道獨特風景。每逢節假日,他們總會活躍在革命舊址、紀念館,為游客及來自各地的研學團隊作志愿講解。
近年來,贛州創新開展“紅色小導游”志愿服務活動,動態培訓“紅色小導游”3000余名。與此同時,贛州還多措并舉推進“紅色基因代代傳”,目前已創建省級紅色基因傳承示范校26所、市級示范校100所,讓革命老區紅色印記更加鮮明,讓更具地方特色和時代特點的紅色文化薪火相傳。
追憶紅色歷史,感悟紅色信仰,汲取前行力量,贛州紅色文化育人也效果顯著。
11月23日晚,贛州市獲得全省中小學生“紅色故事我來講”活動一等獎的選手何煒京(中)在萍鄉進行展演。
組織全市中小學生參加“奮進新時代 傳播好聲音”為主題的“紅色故事我來講”活動,選送的作品在省級評比中同時取得一二三等獎;舉辦“新長征·再出發”贛州市紀念長征出發90周年美術作品展等活動,營造紅色文化傳播濃厚氛圍;開展“行走的思政課”主題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紅色是贛州最鮮明的底色。為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贛州深入挖掘紅色資源精神內涵,盤活豐厚“紅色家底”,做大做強紅色教育培訓,著力打造全國紅色基因傳承先行區和紅色旅游“一線城市”。
“我們通過做足遺址保護、文化創新、宣傳教育、文旅融合的大文章,重點推出了‘追尋共和國搖籃足跡’‘重走中央蘇區長征路’‘新時代贛南蘇區振興發展’3條紅培研學線路,打造9門特色課程。”贛州市紅色資源保護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紅培線路不斷豐富,紅培課程推陳出新。11月20日,“奮進新時代 走好新長征”紅色教育培訓精品課程大賽總決賽在贛州舉行。自今年6月啟動以來,這場紅色教育賽事吸引了全國10多個省(區、市),近50個城市168家單位積極參與,共征集到236門參賽課程,評選出38門優秀課程。
為進一步激活“紅色引擎”,贛州還著力打造“南方紅軍三年游擊戰爭”紅培品牌。以大余、信豐等地為試點,打造拳頭課程產品,暢通縣域內循環,在全市形成示范效應,探索紅色教育培訓跨縣聯動發展模式。
凝聚奮進力量 讓紅色旅游“熱”起來
游古街、品美食、賞非遺、觀表演……冬日時節,瑞金市象湖里文化創意街區熱氣升騰,市民游客摩肩擦踵。
瑞金市位于江西省東南邊陲,是著名的紅色故都、共和國搖籃。而象湖里文化創意街區位于瑞金市腹地,這里林立的店鋪,承載了一代又一代瑞金人的鄉愁記憶。街區內,隨處可見大幅紅色題材的壁畫、版畫等,置身其中仿佛回到火熱的革命歲月。
然而就在幾年前,象湖里還是破舊、雜亂的“城中村”。2023年,瑞金市按照“保護優先、修舊如舊”的理念,對這片老街區進行改造,通過對古建筑的保護性修復、傳統客家民居的活化利用,向公眾展示街巷肌理、文化記憶和融入城市血脈的“紅色基因”。
這一幕幕喜人變化,正是贛州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
在贛州,不少像象湖里這樣的老街區變身“網紅打卡地”、居民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老區居民的幸福指數提高了,外界對老區的看法也悄然改變。
近年來,贛州以紅色資源為依托,推出一系列新線路、新玩法和創意活動,構建了以點帶面、串點成線、全面覆蓋的紅色旅游新格局,也讓紅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興國縣紅興谷研學旅行營地。
從贛州市驅車一小時,來到興國縣紅興谷研學旅行營地,一批批研學團隊前來參觀學習。實物展陳+VR/AR投影等方式,讓游客沉浸式體驗紅色旅游新場景。
紅色旅游別樣紅。近年來,贛州積極開發紅色旅游產品,推動尋烏調查體驗園、興國紅興谷創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官田中央兵工廠舊址群創評3A級旅游景區,探索瑞金共和國搖籃旅游區“紀念館+公司”管理模式,打造形成紅色旅游集聚區。
走一段紅軍路,吃一頓紅軍餐,嘗一口紅井水,看一場紅色情景劇……如今,全國各地來贛州悟初心、重走長征路的團隊和游客絡繹不絕。贛州,紅色旅游迸發出青春活力。
為做旺紅色旅游,贛州實招頻出。修訂《贛州市引客入贛獎勵辦法(試行)》,以更優惠的政策獎補力度撬動紅色旅游、紅培研學市場;推出“紅色搖籃 革命贛南”“薪火相傳·贛州初心之旅”“新長征之旅”等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先后邀請來自香港、澳門、福建、湖南、廣東等地2000余家旅行商來贛州踩線,拓展入境游客源;截至11月底,全市各地開展紅色文旅推介會172場(次),其中在省外開展87場(次)。
走出去、引進來,持續推動贛州紅色文旅融合發展。
“贛州紅色旅游資源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突出的歷史價值,通過挖掘紅色文化內涵和價值,紅色旅游的吸引力不斷增強。”贛州市紅色資源保護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沈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