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賦能消費者、市場主體和區域發展,電商在國家推進鄉村振興、西部物流建設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1月15日,在由中國經營報社、中經傳媒智庫舉辦的“助力鄉村振興 探索西部農村物流新方向”研討會上,清華大學戰略新興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胡麒牧表示,無論從供應鏈端、制造端,還是營銷網絡端,電商都為這些戰略落地提供了良好支撐。
以新電商平臺拼多多為例,2022年拼多多開始嘗試通過中轉集運的方式將新疆、西藏、內蒙古、甘肅、寧夏、青海6省納入包郵區;2023年7月聯合第三方物流開始在新疆試點快遞進村,推進西部農村“最后一公里”配送;2024年9月拼多多“百億減免計劃”宣布,平臺承擔中轉倉發往西部偏遠地區的中轉物流費用,隨后淘寶、京東等平臺紛紛迅速跟進。
在“電商西進”的過程中,為何要在物流上重金投入,如何賦能西部數字化物流建設,電商對物流的補貼何以具有長期可持續性,針對業界關心的一系列問題,胡麒牧進行了深度分析。
電商多重“賦能”
物流業是現代經濟社會的“毛細血管”,“毛細血管”健全與暢通與否,既關乎國民經濟的運行效率,更關乎全國統一大市場、內外兩個大循環的運行效率。
為什么西部始終打不通“毛細血管”, 胡麒牧認為存在多方面原因:基礎設施存在短板、規模經濟效應不夠、消費能力也有待加強。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可能出現沒有規模經濟、電商不布局、商家不生產、消費者不消費的僵局。而破局的重要辦法之一,就是交給市場,讓電商踢出臨門一腳。
在胡麒牧看來,電商賦能物流,不僅要賦能作為市場主體的小微企業,消費者、企業、產業以及地區也包括在內。無論從供應鏈端,制造端,還是營銷網絡端,電商都扮演了重要的賦能角色。
首先是賦能消費者,做好西部電商、鄉村電商,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其次賦能市場主體,尤其是大量中小微企業,他們沒有能力建設車隊、物流配送體系,只能交給第三方電商平臺。物流系統逐步完善對中西部發展具有劃時代意義,例如,農產品的銷售半徑得以顛覆式擴張,當地的一些薄弱產業贏得了更大的市場空間。
此外,電商賦能區域發展。推進“毛細血管”通暢的過程中,推動消費、產業發展,最終拉動西部地區GDP提升。區域經濟實現正向循環,就有更多財政資源為本地發展做更多事情,而不再更多依賴東部支援和中央的轉移支付。
在推進落地的過程中,電商具體如何賦能:一是為市場提供基礎設施。除了國家層面,包括國資央企建設的國有倉儲配送體系之外,電商平臺也通過建設、租賃,為市場提供包括倉儲物流、網絡接入、商家平臺運營等市場基礎設施。
二是精準對接市場,平臺經濟沉淀了大規模活躍用戶,為平臺商家提供了客戶基數,通過智能算法做精準匹配,幫助商家落地有效訂單;在消費者端,則提高了消費意愿和能力,用戶購買商品更便捷、通過消費補貼實現商品快速流轉、去庫存;通過直播電商,銷售端和用戶也實現了實時互動,大幅度降低了創業成本。
“從供應鏈角度看,電商還幫助企業大幅降低了供應鏈成本。通過大數據算法,供應鏈更柔性。尤其是通過數字技術的應用暢通整個生態全鏈路信號傳導,實現全流程可追溯,一方面提升違約和違規成本,客觀構建起誠信商業環境,打造商業生態命運共同體;另一方面當面臨經濟波動時,整個生態可以同步調整產能、補貼消費者,共同尋找生存之道?!?胡麒牧進一步指出。
物流降本增效
通過電商平臺如何實現物流降本增效,胡麒牧也給出了一些具體建議。第一是技術進步。數字技術的使用,以及無人機、無人駕駛車在物流領域的商業化推廣,有助大大降低物流成本。
第二是“降本挖潛”:配送企業或者電商平臺內部通過管理優化,減少冗余降本挖潛,就有更多資源可以投入到物流供應鏈體系上,物流配送成本也隨之降低。
第三是模式創新。通過數字經濟的智能算法,讓物流環節上的冗余低效環節消失,以比較合理的負荷狀態運行,攤低成本。
第四是短期補貼降低成本。補貼直接目的是降低成本,但電商補貼的目的是為了不補貼,將市場培育起來,形成規模經濟后,最終還是按照市場邏輯運行。
“我們目前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當西部地區的規模經濟還沒有起來,大家不愿意去布局,不愿意完善設施。拼多多目前在做的,比如中轉集運,實際上就是自己在培育規模經濟,將原本點對點的直達配送重新進行了集約化設計,這其中涉及到設計幾個節點,每個節點的投入產出,都要通過大數據進行核算,再通過供應鏈系統、物流配送系統,逐漸培養規模經濟?!?/p>
胡麒牧認為,從短期來看,這是通過降低成本,換取市場成長空間。長遠來看則是積累先發優勢,在農村下沉市場以及西部偏遠地區建立平臺的品牌忠誠度。
胡麒牧還特別指出,由電商平臺先補貼,踢出臨門一腳,首先受益的是消費者。購物體驗好,購物成本低,消費者就愿意消費。消費帶動產業端去庫存,從而促進中西部產業的發展?!按送馐强沙掷m性,電商在整個規程中需要堅守初心,發揮好生態協同能力、數智化能力,通過智能算力賦能市場主體降本增效。”
本報記者 李立